公共事业管理

时间:2025-03-28

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:本专业立足北部湾经济区,面向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,依托我校经济学、管理学及外语类学科的优势,培养掌握比较扎实的管理学、政治学、经济学知识,具有较强的项目规划管理、公共经济政策分析、社会调研分析及处理、沟通与协调、计算机操作和熟练的外语等综合能力,能在文化、体育、卫生、环保、社会保障、公用行业等事业单位、非政府组织等公共部门从事沟通协调、信息传播、调查评估、危机处理、形象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,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。

(学生在开展公共管理决策模拟实训)

专业主要课程:管理学原理、经济学原理、政治学原理、公共经济学、公共政策学、法学概论、城市管理学、公共事业管理概论、公共关系学、社会学原理、公共部门财务管理、非政府组织管理等课程。本专业设置了三个方向模块课程供学生选修,包括社区管理模块、乡村振兴模块、城市管理。实施模块化教学,让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,又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愿意深造的专业模块,使学生的知识结“宽”“专”有机结合,达到厚基础、宽口径、有专长与高素质的培养战略。经过大学四年系统培养,可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、社会管理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,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、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。

(学生参加第七届全国高校经济决策虚仿实验大赛“财政学与公共管理决策竞赛”总决赛获“二等奖”)

(学生参加2024年第三届“寻是杯”全国大学生公共管理决策模拟大赛(华南赛区)获“一等奖”)

师资力量:本专业现有教师24人,其中教授1人,副教授5人,博士2人,硕士23人。高级职称比例达25%。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,聘请有学术专长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、领导作为兼职教授,设立长期合作的社会实践基地,合作承担科研项目,现有的6家校外实习实践教育合作基地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的要求。

就业方向: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个具有较大社会需求的新兴专业,无论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总需求,还是从毕业生就业和进一步深造来看,其专业发展前景都较为乐观。目前,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率每年均保持在90%以上,毕业后可在文化、体育、卫生、环保、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、行政管理部门、非政府组织等公共部门以及企业从事业务管理、涉外事务管理和综合管理工作。

一审:杨楠 二审:蒋鸿伟 三审:梁淑辉